离开书房,贺彦暗自感慨:原来郎君早已从朝中打探到内情,不愧是郎君,提前布局码头,若是朝廷果真疏浚五丈河,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皇宫偏殿,三司使张美神情肃穆:“陛下,臣以为,疏浚五丈河之法可行,竣工之后,山东赋税便可逆流而上,直抵开封。”
随着各州夏税征收工作接近尾声,如何将这批钱粮运至开封,如何提高运输效率,成为了一个摆在郭荣案头的难题。
周朝此时的赋税大抵来自四个地区:以两京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以大名府为中心的河北南部,以及淮北与山东。
这四个地区土地平坦肥沃,集中了周朝绝大部分人口,贡献了周朝九成以上的赋税。
像什么关中、河北北部、西北之类的地区,从赋税的角度上来说,对周朝基本就是负资产。
这些地区不光上供的赋税微乎其微,每年周朝还得调拨大量钱粮与军队,去支援这些地区的边防。
而在四个主要赋税上供地区中,又以山东地区的财赋运入开封最为困难。
山东地貌中部高四周低,人口与耕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的北部、东部平原,泰山、鲁山、沂蒙山共同构成了山东的中部山地。
如此地貌下,山东北部、东部的赋税须绕行河北或者淮北,方可运入开封,道路崎岖难行,沿途耗损极大。
运出一百石粮秣,能运入开封城的往往不足六十石。
过去,中原朝廷对境内州县掌控力度不够,反正也收不上来多少赋税,因此便不太在意山东赋税的运输难题。
但随着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减,中原王朝开始逐渐提高对各州县的统治力度,收取足额赋税也变得更为简单。
到如今,由于淮南焦灼的战局掏空了周朝本就寒酸的国库,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郭荣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山东。
若能提高山东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那不就能多出来一大笔赋税么?
而在此时,要想提高运输效率,只要一条路可选,那便是改陆路为水路。
唯有水路,方可大幅减少运输损耗。
七日前,郭荣命令张美,去考察疏浚五丈河的可行性。
五丈河乃是唐时修建的一条运河,西起开封,东至须城县(今山东省东平县),最终汇入梁山泊,也就是水浒传中的那个水泊梁山。
梁山泊又与济水相连,顺流而下便是山东东北部的广阔平原。
由于唐末战乱不休,朝廷无暇顾及,五丈河淤塞甚重,如今已沦落为一条可怜的小水沟。
如若疏浚五丈河,那么山东的赋税便可沿济水——五丈河,一路运进开封,替朝廷节省大量运输损耗。
张美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召集三司内部亲信精干,大量翻阅过往文献,又数次实地考察,最终得出结论:五丈河疏浚可行,且有现成河道,工程难度并不高。
内侍从张美手中接过方案文书,呈给郭荣。
郭荣接过文书,仔细读过,望向座下范质,问道:“范卿你是看过疏浚方案的,你意下如何?”
范质双手拢在袖中,低着头:“臣以为,计相的方案很是完备,且五丈河须尽早疏浚,以缓国库空虚之危。”
郭荣又问道:“那监工,让李谷来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