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倒不至于……”</p>
叶新晨也是失笑,他也不认为造车是个简单的事情,毕竟,雷布斯这投资小米汽车已经做了两年多了,到现在模型都还在测试中,怎么可能那么简单?</p>
要是简单,车的模型概念应该早就可以出来了,也不用到现在还在准备之中了。</p>
就像一百亿美元够不够造车?</p>
100亿造车够不够?</p>
不够,那是肯定不够的了,想都不用想的这件事情。</p>
但是呢,不过够前期研发两三台车的。</p>
所以基本上雷布斯也一定会等车型的雏形出来之后再进行融资,继续往下走。</p>
以蔚来为例,在蔚来ES6上市之时,也就是2018年底,蔚来已经烧光了两百四十亿现金储备,并预计未来几年将有七百亿的缺口,这就可以感受到造车的成本了。</p>
至于小米的车会打造成什么样子?</p>
这个也不好说,毕竟两年多了小米的模型车还没有个正影,不过雷布斯曾经在微博上官宣后,引来了大量的评论。</p>
其中更多的是大家对于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的期待。</p>
以小米手机的定位为参考,如果雷布斯想要复制小米手机成功的方式,大概率也是会打造高性价比的科技电动汽车。</p>
其中科技的感知,来源于当年小米手机就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留下了科技的印象。</p>
而高性价比也同样来源于当年雷布斯对于小米的定位。</p>
当然,关于雷布斯是如何控制手机毛利率,确保性价比,打造生态等信息,大家都已然知晓。</p>
就比如说雷布斯想让小米一直在学习Costco的模式:简单说就是卖东西不求挣钱,质量一定精挑细选,价格一定要全场最低,毛利率死死管控一定不能超,然后就专门收会员费,每年的利润差不多就是会员费,利润的增长基本就是会员规模的增长。</p>
从目前来看,小米造车的优势相比曾经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等品牌造车的优势会更多,毕竟还是因为有小米手机的成功案例。</p>
小米手机成功的案例,即“铁人三项”——兼顾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三个方面。</p>
那么其实这三个方面也同样适合于汽车行业。</p>
在小米早期阶段,小米就在打造各种论坛。所以米粉的强大,至今都有很强大的影响力。</p>
而在汽车上,这就有些像传统车企里的用户运营和用户小范围评测。然而小米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成了闭环,形成了所谓的“用户飞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口碑传播、产品迭代,甚至公司走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