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长安(下)</p>
诈取长安失败,所幸兵力得以保存。.org刘禅率领蜀军离长安三十里安营扎寨,使人打探长安的情报。不多时斥候回报,魏晋公司马昭亲提数万人马赶到长安,长安魏军士气正盛。</p>
群臣闻言多有思退者,这一路人虽是刘禅亲自领军,然而最初的目的不过是疑兵,用来混淆魏人的耳目。主力军乃是姜维突袭雍凉的那几万人马。牵制的目的已然达到,甚至将武功,咸阳等几郡都列入了版图之中,实在没有必要和司马昭的大军硬碰。</p>
因此不少人都是向刘禅进言,提议撤军据守各城,然后从川中调拨人马北上支援。这样既可以保住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又可以拖延司马昭的进军时间,让姜维那一方有更多的时间平定雍凉。</p>
从局势和战略上考量,这都是最为稳妥的策略,包括范长生在内的一干重臣皆是抱此想法。</p>
唯有黄崇与群臣据理力争道:“陛下御驾亲征,连战连捷,今虽敌众我寡,然堂堂王师岂有不战而退之理!”</p>
范长生道:“魏国东西作战,疲于奔命,司马昭亲自前来必求速战。我国战略已成,利在久持。只待东方有变,或是雍凉平定,方可与魏军放手一搏。眼下应避其锋锐才是。”</p>
这一番话说的在情在理,显示了范长生的睿智和多谋。群臣不由得暗自赞叹,不少人出言附和。</p>
黄崇执着道:“雍凉之地未平,若可阻其盛势,则雍凉之地指日可定。若不战而退,与将雍凉之地拱手相让有何差别?”</p>
范长生说的固然有道理,黄崇说的却是另一个角度的问题。雍州和凉州的魏军虽然难以聚在一处抵抗姜维的人马,然而各自固守郡县却是做得到的。司马昭大军西进若是势不可挡,则更加坚固了各地魏军坚守的信念,反而动摇了蜀汉人马的军心。反之蜀军在长安将司马昭的军队阻拦住,对于姜维能否迅速的平定雍凉影响甚大。</p>
范长生道:“此平原之地魏军铁骑犀利,兵力又倍于我军,若是交战难有胜绩。据城而守,方可阻之,量司马昭也不敢轻易西进!”</p>
</p>
黄崇仍是坚持道:“眼下正是拒贼之时,若是退守,陇西诸地难复为国家所有!”</p>
刘禅眯缝着眼睛对群臣道:“朕欲引军与司马贼一战,胜算几何?”</p>
范长生闻言眉头微皱,似是对于刘禅选择出战并不理解。黄崇进言道:“魏军伐蜀无功,损兵折将而返,士卒疲劳不堪军无斗志;我军困杀邓艾于川中,斩陈泰与长安,士气正盛,此乃一胜也!司马昭心有所系匆忙而至,军虽众难以久持;陛下志在中原屡战屡胜,兵虽寡人心可用,此乃二胜也!司马氏专权已久,外有强兵压境,久战无功其内必变;陛下治国有方,内外团结,军民一心纵临强敌,亦稳如泰山,此乃三胜也!”</p>
刘禅闻言放声大笑道:“有此三胜,朕当与司马贼一战!”</p>
范长生见事无可避,略一思忖,于是献策道:“魏军骑兵甚多,此地平阔不利于战,不若择要冲之地立营拒收,可收阻敌之效。”</p>
黄崇也进言道:“可多备车丈等物为不时之需,另调人马来此增援,方保万无一失!”</p>
刘禅也觉得此地不是可以守御的好位置,于是再次调动大军退军十里,屯驻在一处山丘附近,拦住了长安西侧的大道。</p>
翌日清晨,长安城门四下齐开,司马昭带着五万魏军分四路而出杀奔蜀营。军情传到营中,刘禅点兵两万出营应战。</p>
两军列开阵势蜀阵中范长生取出圣旨扬声宣读,其中竟是讨伐伪朝魏国,兴复大汉江山社稷的内容。范长生意态悠闲,声音悠悠扬扬传到对面魏阵之中竟是人人听得清楚。当提及司马氏专权于伪朝,又有谋篡废立之心时魏军不由得哗然。</p>
魏国权利尽在司马昭手中掌握,然而国家依旧是以魏为号,奉曹氏为帝。虽然司马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依然引起众军的议论。</p>
两军阵前**裸的用谣言打击对方的士气,出自刘禅之意。兵力上与对方相差甚多,形势上又不好撤退,只好想方设法的削弱对手。于是刘禅特意使范长生连夜纂文一篇,备此时之用。</p>
听完范长生宣读的圣旨,司马昭不由得怒发冲冠,七窍生烟,戟指对面的刘禅破口大骂道:“刘禅老贼!”</p>
刘禅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外貌虽是年轻然而终归已步入老迈。对阵之时骂的比这难听都是常事儿,然而司马昭贵为晋公,刘禅身为国君,如此对话便显得不合身份了。</p>
见司马昭也是年近五旬的人来,两鬓皆已斑白,刘禅听到司马昭直言想骂也是激动起来。学着司马昭的模样抬手遥指司马昭,心中骂出了万语千言却都是后世的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