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七南与北五
上帝
这个该死的李默,他到底要干什么?在西北还没有平定的情况下,居然又去攻打婆罗洲他的手是不是伸的太长了?难道他认为进入疆的俄国陆军还会像上次那样溃不成军?
菲利特曼手抚额头,望着手里出来,准备一会提交给各国大使的资料,愁眉紧锁
十天前,华军借口保护侨民,已经正式在婆罗洲大打出手,前期的两个步兵团分别在坤甸和三马林达登陆,而在吕宋多的步兵团正在准备出发
荷兰人坐不住了,正式邀请各国出面阻止华军继续登陆,作为一个中立小国,对荷兰来说控制东印度群岛那么大的地盘,显然太吃力了他们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华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李默还大张旗鼓的开始召集南洋华人,以自救自强,保卫华人为口号开始组建两个志愿军步兵师,以他这些年对李默的了解,这显然又是扮猪吃老虎那套,这两个步兵师最后肯定会升格为正规部队,所需装备也肯定是按照正规军标准建设的
半年前,他在北方已经组建了四个步兵师,正在日夜训练,他还招揽了蒙古三万骑兵,加上其他一些部队,他手里的陆军总兵力将达到三十五万
如果仅仅是陆军的话,或许他搞出五十万甚至一百万都不稀奇,问题是他还同时保持着两支舰队
海军可不是发一支步枪,给几百发子弹就能武装起来的陆军,那需要庞大的资金消耗,以他两支舰队的主力舰和多达七八处的庞大基地来计算,每年仅仅维护就需要投入至少三百万英镑这还不包括储备弹药,训练士兵,科技研究和发放工资这几项,如果加上它们,每年至少需要投入进去七百万左右
而这里面还不包括耗资最大的舰采购
最近他们的造船厂又连续交付了四艘全的靖海级巡洋舰和四艘式大型鱼雷舰,根据海军部的计算,那种巡洋舰单价至少在七十到八十万英镑之间,而放大后的鱼雷舰也至少需要八万镑
或许这还不算什么,大英帝国每年投入在海军上的钱是他的几倍,但问题是华能和拥有全球利益的日不落帝国相比吗?
关于李默到底是如何发家的,至今仍是一个全世界都在讨论的谜,各国上层都在想尽办法追查他当初的资金来源,从现在看他在加拿大的金矿显然是最早的收入
不过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对于这种刨根问底菲利特曼不屑一顾,此刻他关心的不是李默是如何发家的,而是他是怎么支撑起那么庞大的军事后勤
檀香山几乎被整体搬走后,各国政府已经多次派人深入了解李默手中此刻最大的两个装备制造基地,虽然琉球限制严格,外界知道的不多,但从地理环境上看,哪里也不可能支撑起那么庞大的后勤需要,所以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以奉天为中心展开的装备制造业中心
哪里建了两家大型船厂,有大量的钢铁厂,军工厂,机械厂,还有飞艇制造厂和汽车厂等等,可见李默也已经把那里作为了最主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只不过令他想不明白的是,虽然李默在建设之初就规划得很好,甚至应该叫完美,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要在短短几年内变成工业强国不是造出几辆汽车,或者一两种式军舰就能办到的
李默或许有最好的技术,但他没有最好的工人,而且工人大部分都是这几年培训出来的,比起欧美差了很多
以这样一群人,却要维持三十多万军队和两支舰队的后勤保障,可以想象李默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但似乎他却无惧这种危险的走钢丝似的游戏,仍然继续扩大军队规模,甚至还不断地发动战争去给他那个弱小的后勤体系制造压力
难道他的兵工厂都是日夜不休息,一直在开工吗?要不然他怎么可能建完一支部队又建一支,要知道根据目前华军的装备来看,他们一个步兵师需要两万支步枪,一百挺马克沁机枪,还有七十六门大炮和那种类似于铁管子般非常便利的小型火炮
而这仅仅是装备,至于消耗的弹药是庞大,他是怎么办到的?
菲利特曼摇了摇头,他最终放弃了继续探究李默到底有多少兵工厂,是不是在日夜开工,还有到底采用何种生产方式才能将效率提高这么多的想法,回到了目前的局势上
可当他再次着眼于目前混乱的远东,却又不禁觉得嘴里发苦,伸手去摸桌上的雪茄,没点着就发现,这次副官为他准备的居然是吕宋雪茄
他不是国内那种只喜爱古巴雪茄的贵族,但作为日不落帝国远东司令,却要为李默那个疯子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添砖加瓦,实在
摇头苦笑了几声,或许这种开始充斥于欧洲各个角落,机器制造价格低廉的雪茄,就是李默哪来那么多钱的原因
雪茄浓郁的香味,开始让他的思绪再次集中起来
如果说他攻打蒙古,收编三万骑兵,又在北方建了四个步兵师,都是为了再为肯定会再次爆发的对俄战争准备,那么他为何又要挑起南洋冲突呢?而且他还一次摆出了十个团,五万人全部压到了长江以北,难道他真要全面挑战大英帝国在远东的霸主权
西北,南洋还有东南,李默真要打一场全面战争?难道他还有什么杀手锏?准备一次性清除大英帝国和其他国家在这里的领导权?
不可能
他的舰队是很强大,也经过了实战考验,但还是没法和日不落帝国相比,光是朴茨茅斯一年的造船量,就比此刻的华高出十倍了
所以李默绝不会现在就动手,他忽然对婆罗洲大打出手,又大举增兵摆出要渡江打东南的架势,是想逼迫大英帝国和自己,别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