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代金券,供销社

第三百一十五章 代金券,供销社(2 / 2)

有了秦朗做出的承诺,代金券的发行就再无阻碍。

所以这供销社和代金券体系虽然刚在海州邳州乃至郁洲山岛出现不久,风头却已经就传到了淮安了。

路振飞是亲眼看着秦朗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壮大的人,他太清楚秦朗的发迹史了,所以路振飞一百个一千个重视秦朗,半分不敢小瞧。

眼下的代金券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老官僚,路振飞几乎瞬间里就想到了秦朗所打的盘算,只不过他心中还有几分不确定。

但哪怕那种想法只有一分的可能,也足够吓人的了。

先用代金券敲开‘纸钞’这一无本万利的黄金领域的大门,用真金白银和白花花的粮食让百姓们一点点接受代金券,一点点的认可代金券。

而当所有人都接受认可代金券了,那代金券本身就已经不是代金券了,而是实打实的钱财。

它就是白银,它就是黄金。

到时候秦朗不就能空手套白狼,印发出千千万万的代金券了吗?

脑子里根本就没经济常识的路振飞,只能把‘未来’推导到这一步,但这就已经很可怕了不是?

一个军事集团,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如果没有了钱财军饷上的忧虑之后,那该是何等可怕的存在啊?

路振飞只要一想到这一幕,他就吓的浑身颤栗。

他下意识的把纸钞等同金银,也等同无数可以用金银买到的物资了。

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不可能。

秦朗就算手下人都认可了代金券,他印了一个亿的代金券,就真的能用这些东西换来相应的钱粮物资吗?

南面的江南金陵会认可这东西吗?他们要是不认可了,秦朗又要从哪里搞来那么多东西?只他自己能不能拿出来那么多的东西?

不能的话又会怎么样?

毕竟代金券的承售商是他秦朗,信誉保障也是他秦朗。一旦发出去了一个亿的代金券,他的手中却只有两三千万的物资,那就又要意味着什么啦?

物价被提升,代金券在贬值,他的信誉他的声望也随之贬值。

所以没那么笨蛋,来自后世,有着对经济金融最基本规范认知的秦朗,他是不会让自己走到那可悲的一步的!

他不是蒋臣、王鳌永第二!

对,这个王鳌永就是替鞑子赶来招抚齐鲁中原的那个王鳌永。

他之前是崇祯的户部右侍郎。

崇祯十五年末,紫禁城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如坐针毡。在关外,八镇精锐、十三万明军和蓟辽督师洪承畴一起覆灭于“松山大战”。在关内李自成、张献忠两股流民军正在疯狂扩张队伍和地盘。

腹背受敌之下,崇祯急需军饷以扩军调兵。然而户部尚书倪元路做的下一年财政预算,更让崇祯感到绝望。预计支出二千一百万两,而收入估计不足千万两!

为了弥补这巨大的缺口,朝廷多次派巡查御史奔赴各地督促加派征税。不过倪元路认为贫民已无余财,此举非但收不来钱,反而扰民害民,逼迫他们投身流民军。急之下,崇祯想到了倪元路之前推荐的一个“奇才”,户部司务蒋臣。

安庆府学生员、今保举考中知县蒋臣者,博学名通,究心世事二十余年,即问之可知百事,其人方以谒选入都,固可延而致之也。臣闻此言若赏,臣从文章议论之间知蒋臣久。

倪元路《倪文贞奏疏》

崇祯十六年六月,崇祯在一次御门听政时,特意召见了蒋臣,向他询问如何解决当下朝廷的财政危局。蒋臣提出可以重启正德年间就废止的宝钞法,由朝廷根据需要确定印发数额。

根据当下的情况,蒋臣建议每年印发三千万贯宝钞,一贯定价白银一两,这样每年可以为朝廷带来三千万两的收入。为了保障宝钞的推行,他还提出了相应的辅助措施:

经费之条,银、钱、钞三分用之,纳银卖钞者,以九钱七分为一金。民间不用,以违法论。

这法子绝逼扯澹,稍微懂点经济理论的人都知道,这种没有真金白银做后盾的印钞方法已经不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问题了,uu看书完全是朝廷赤裸裸直接抢劫民众之财。

对于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时任户部右侍郎的王鳌永是极力地赞同,他给崇祯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

且言初年造三千万贯,可代加二千万余以蠲穷民,此后岁造五千万贯可得五千万金,所入既多,将金与土同价,除免加外,每省直发百万贯分给地方各官,以左养廉之需。

但老百姓真的就蠢得无可救药吗?愿意用真金白银去买你崇祯十六年的朝廷宝钞废纸?

所以这事儿一开始推行就成了一个大笑话,最后就也不了了之了。

可也是因为崇祯十六年的那场闹剧,这代金券的出现绝对能挑动起不少人敏感的神经。从一开始就绝逼不能大张旗鼓的宣扬,供销社的物资供给也必须绝对充裕。

甚至秦朗赶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把代金券搞出来,一定程度上就在压低代金券的轰动性,因为现在最让中国轰动的事儿是孔氏一桉。

事实上史可法现在在淮安,就也是因为孔家一桉,他很快就要启程北上,赶往曲阜了。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