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面一个,是个大胖子,这体格乍看跟头野猪差不多少。头大眼小,方海口,头上还拢着一个又短又粗的揪揪,看年纪也得有五十岁挂零,手上擎一把蝎尾钩魂镰,因为太长,所以进议事厅前就靠在了门口的柱子上。此人姓都名昆,人送绰号“乖印忠”。
这四人都是彭道辅手下有名的差官,查案无数,武艺高超,在江湖上也是颇有名望。
其实还有一人,此人姓徐名宝字少达,江湖人称“百面伶官”。乃是东昌府赫赫有名的五品校尉徐忠的儿子,徐忠自从冥罗涧,血战“白臂黑手”邹侑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之后,儿子徐宝便继承父业,东昌府知府孙明远禀明圣上,让徐宝先在博平县衙历练历练。
徐宝自幼受过许多高人的真传,多是徐忠江湖上的好友,所以徐宝的功夫并不专承一派,而是集百家之长。除此之外,徐宝还有一手最绝的功夫,便是“易容术”。
因为徐宝从小生性顽皮,爱开玩笑,与他边边大的小孩儿经常被他捉弄,要不就是浑身泥汤屎尿,要不就是跌的摔的鼻青脸肿。为这个,徐宝没少挨徐忠的揍。可怎么揍也长不了记性,徐宝后来也就索性不管他了,只是告诫他要有度。
徐宝的顽劣渐渐在远近有了名气。这一天,徐宝在街上玩耍,路北边路过一个年轻的书生,风尘仆仆,看样子是着急赶路,走的满头大汗,怀里夹着一个卷轴,不知是书是画,但看起来卷轴又长又滑,不太好夹,这个年轻书生走两步,卷轴就掉落在地,捡起来再赶路,如此反复,有些狼狈不堪。
徐宝正在道边和几个小孩骑竹马,眼瞧着这书生,觉得好笑,眼珠儿一转,便和小伙伴儿们商议,打算捉弄捉弄他。
书生正走着,就听身后有小孩喊:“大哥哥,大哥哥,你慢些走!”
书生一回头,见徐宝已跑上来,站在自己跟前,便轻施一礼“这位小童,叫住小生,不知有何指教啊?”
徐宝抬头看着书生,眨巴着两只小眼睛,“大哥哥,我跟我几个小伙伴儿刚才在那玩,看你一边走路,你夹着的长筒就一边掉。我们几个看的很是着急,我家大人平时教我要乐于助人,所以我们打算帮帮你。”
书生看这小孩儿如此懂事,十分高兴,便问:“那就有劳这位小童了,不知你们有何办法?”
徐宝回头一招呼,几个小孩儿一块儿扯着一根细藤条跑了过来,徐宝拿起藤条对书生一笑:“就是用这个。”
书生不解,“这如何用得?”
徐宝接着说,“就是用这根藤条,把你的长筒绑在你的身上啊。我爹爹经常出门做生意,有时候在外边买着一些喜欢的字画,碰到不方便拿的时候,就会用藤条把字画绑在身上带回来,这还是我爹爹教我的呢。”
书生半信半疑,“这,小生还真是头回听说,不知管用否?”
徐宝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儿也来了精神,一齐拍胸脯,“管用!”“包俺们身上了!”“不骗你!”
一边说,一边就开始动手,有的抢过书生的卷轴,有的给竖着靠到后背上,有两个一起拦腰栓藤条的,忙的不亦乐乎。书生一时没了主意,不知是听好,还是不听好,正寻思的工夫,几个小孩儿手脚真是麻利,已经把卷轴绑在了书生的背上,来回打了几道扣咱们更不清楚了。
书生朝身后拭了拭,又抖了抖腰身,低头对徐宝说:“小童,这绑的牢是牢些,可是否过于紧了,我这有些喘不过气了。”
徐宝一边又给他勒了勒,一边抬头说:“大哥哥,你不知道,紧了才好,要不就丢了呀。你想想,绑在身后,真要丢了,你连看都看不见。”
书生皱着眉头笑了笑,冲徐宝轻施一礼,“那好吧,那就多谢几位小童了。”
转身刚要走,旁边一个小孩捧着个大碗过来,“大哥哥大哥哥,先别走,你走路那么累,把这碗水喝了吧。”
书生心说我这腰上肚子上叫你们勒那么紧,哪还喝的下水。抱手称谢:“多谢小童厚意,只是小生不甚口渴,就不喝了。”
徐宝赶紧上前拉着书生,“大哥哥,这水一定要喝,我家大人常教育我们,一定要乐于助人,多行好事,如今你赶路辛苦,我们连一碗水都不给你喝的话,我家大人知道了,一定要责罚我们的。”
书生看徐宝这样说了,没办法,只能勉强把水喝了。然后称谢上路。
走出二里多路,书生很是开心,背上的卷轴被捆得如此结实,果然走起路来方便多了。可正高兴时,忽然觉得腹中疼痛,心中暗叫“不好,水有问题!”
这便是:
得便高兴处,必有后来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