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点,老林家也开始忙活开了,林海波将那四头牛牵出牛圈,摔在大门外的杖子上,免得牛一大早的拉在牛圈里。待会吃完饭,直接牵着就放牛去了。林家媳妇李贵枝将昨晚剩的现成饭菜放在锅里腾了腾,不一会饭就端上桌了。林家二老也跟着起来了,开始压水,后又把鸡鸭放出来,从仓房抓了一把小米参合着苞米碎着,撇在院子里,鸡鸭便一哄而上,叽叽嘎嘎的吃起来了。也只有林菲还在睡着,即便是要上学,也不用起这么早的。一阵忙活后,家里瞬间就安静下来了,那是干活的都出门去了。只剩下林家二老和她们的孙女林菲了。二老也跟着躺着,睡个回笼觉,一会把孙女伺候上学去了,他们也开始到菜园去栽秧种菜了。
老林家的菜园是村里面数一数二种的好。不但园子大,种植的果蔬种类繁多不说,养护的也特别好,凡是遇到干旱的天气,林家二老就找来很长很长的塑料管子,将一头固定在压水的出水口,一头延伸到园子里,给园子里的菜秧浇浇水。农忙的时候,林家的儿子和儿媳妇都下地干活去了,留有二老在家里种种菜园,做做饭,让干了一天农活的夫妻俩忙活完回来就能吃口热乎的,如果地里忙不开了,林爷爷也会下地去帮忙。当然了,做饭的时候林奶奶总是要优先考虑小孙女的胃口,每天早上上学之前,她都要问孙女:菲菲啊,晚上想吃啥,奶奶给你做。
林爷爷和林奶奶都是个非常慈祥、善良的老人,虽已70多岁,却有个非常硬朗、健硕的身体。二位老人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对于人生、对于人情世故却是比文化人还强百倍。两个老人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么些年,就没红过脸,林爷爷是个急脾气,每次发火的时候,林奶奶都只是笑呵呵的应承着,从来都没有吵架的时候。而林爷爷呢,没有事情惹到他,平时都是乐呵呵的,因为岁数大了,自己耳朵不好使,也生怕别人也听不见,所以说话是个大嗓门,两个老人在这个村儿,有很多的战友、牌友、从年轻时一起玩、一起共患难的朋友。
林家二老出生在地主家庭,过过好的日子,也经历过属于那个时代的各种磨难,吃不饱,穿不暖,大冬天的,为了节省棉花,只把两个裤腿贴上棉花,屁股那块只用单薄的破布料子对付上了。买不起鞋,就光着脚去放牛,脚冻得受不了的时候,就踩在牛刚拉的粪便中取暖。她经常和爷爷奶奶睡在东屋,睡觉前,总是听爷爷奶奶絮叨着他们那个时代经历过的事,爷爷当过兵,那些故事里有抗日的故事,有的故事,的故事,还有俄罗斯侵占东北时,“老毛子“的故事……
老两口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林海波是林爷爷的老儿子,大字不识几个,还满嘴的结巴,一着急的时候一句话能说上好半天,越是着急,结巴就越严重。李贵枝经常半开玩笑的和闺女说:“可别学你爸,你爸就是因为小时候学别人说话,说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李贵枝从小是受过不少苦的,她是家中的老大,祖籍在sd省的某个村子,后经工作分配,转而来到了东北。而当时她爹妈重男轻女的观念特别的严重,在加上她长得不那么漂亮,虽说也长着一双大眼睛吧,但脸上却长着不多不少的雀斑,个头还算过得去,就是性格特别内向,不愿意吱声,也不太会说话。所以特别不受待见,有啥脏活累活都是她在操持着,干不好了还挨打。而家里面有啥好吃的东西都紧着她弟弟吃,上学也紧着他弟弟上。而她呢,因为家里困难,又要供弟弟读书,索性上完初中就退学了。就这样磕磕绊绊的长大,到了适婚年龄,经别人介绍,认识了林海波,当时的林海波长得特别精神,留着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半长的头发,大眼睛,眼窝深邃,身穿一身呢子大衣,再加上一米八的个头,让李贵枝很心动,可没想到一说话唠嗑,就漏了陷,满嘴磕巴不说,小学一直到19岁还没毕业的他,说起话来,让人摸不着头脑。李贵枝的父母很是反对,但好在林家在当时来说条件还算不错,再加上林海波那个能说会说的三姐在一旁劝说着,李贵枝的父母也总算是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婚后他们和林家二老住在一起,原来是一间土房,后来也盖起了砖房,有两间屋子,东屋住着林家二老,西屋住着他的老儿子、儿媳妇和小孙女,中间的是外屋地(厨房),东屋、西屋、外屋地由一条走廊贯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