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请王大姐吃了顿饭,将摊子送回了她家,为了五毛钱的利润,王大姐带着吴大光去了其他衣摊摊主的家里。
一块五的差价,如果发展三个摊主,可以免去五毛钱的中间商差价,这一招还是吴永柱提醒的吴大光,如果不是吴永柱发展他做下线,吴大光也不会想到一发展三,以此类推下去。
张大姐算熟人,可以放心的把衣服交给张大姐,与其他人只有生意往来,所以吴大光采用登记家庭住址的方式,没有人会为了几十块钱连家都不要了。当然,对待一些不守诚信的奇葩,还是要县长震慑一下,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拿货不还的概率。
一个下午,找了五个商贩,每人三十套试营业服装。
回村又是傍晚,气温进入白热化,干了一天农活的村民三三两两聚集到村口唠家常。
突突突……
拖拉机的声音由远而近,直至出现在村民眼前。
“这不是大光吗,昨个我就听见拖拉机声了,咋还回来了呢?”有村民问道。
“回来办点事,待两天。”吴大光客气。
“大光出息了,连着张二赖也出息了。”
“张二赖,回村都不跟我们说话是咋?”有人调侃张二赖。
“去去去,哪都有你。”张二赖。
“二赖,你还盖大瓦房不?不会是打算在县城里买房子了吧,娶个洋气的媳妇?”
“年底,年底我家大瓦房准起来,当时候我忙,找你们盯着点,都别跑。”张二赖笑说。
人不管走到哪,都有根,岁数大了,讲究一个落叶归根,从哪里来的回哪去。
有人在吴大光的拖拉机旁转悠,看到拖拉机车斗里有个箱子,杏花做在上面。
“杏花那里头装的是啥?是不是好吃的?”有村民问道。
杏花从箱子上下来,从里面拿出一身包装好的衣服:“这里头是好看的衣服。”
村民接过衣服,因为折叠在包装里,看不出个所以然。
吴大光脑子中萌生出一个想法,对张二赖道:“给找身合适的,都是自家批发的,穿上试试。”
“不合适吧,都包装好的。”村民摆手。
“试试又不要钱。”吴大光笑道。
张二赖闻言找了身与村民合身的衣服,小心翼翼的扯开包装,村民穿上服装厂做出来的衣服,与其他村民身上的低档货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看就是两个档次,新衣服高端大气上档次。
“还别说,这衣裳怪好看的。”村民穿着衣服美滋滋的打量着。
“那是,你也不看看是哪出的,咱县里有名的国企服装厂,那里头的衣服还差的了,也就是光哥有门道能拿出来,他们都是销往大城市的,咱想买都买不到。”二赖子自豪的说着,吴大光有本事,吴大光的跟班张二赖肯定差不了。
“这衣服挺贵吧?”
“不贵,直接从厂子里出来的,批发价八块钱,你要是稀罕,你给我个进价得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穿着衣服的村民瞅瞅裤子:“那我再试试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