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范劝留备,肃曰:
‘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权即从之。”
注意,扣留当面请求孙权借荆州的刘备于京口,然后收服其部众,西取蜀地,这里虽然只提了吕范,其实这正是周瑜伐蜀计划的一环。
周瑜本传记载道: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
刘备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荆州。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明确写道:“(备)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深入吴都,对已经跟赤壁之战时的老大周瑜翻脸的刘备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
果然,周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软禁刘备”的计划。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想法。
软禁刘备,不仅可以一举去掉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更可以吸收刘备手下具有陆战能力的部众,作为对不擅陆战的吴兵的补充。
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想当然的部分,比如说以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要周瑜“挟与攻战”显然不太现实。
但是总的来说,这应该是周瑜伐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结果,运气一直很好的刘备这一次又赌赢了,孙权并没有采纳周瑜和吕范的意见。
而对于鲁肃提出的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
刘备就这样把周瑜花费一年拼死拼活打下来的南郡攥在了手中。而这当然是不可能被周瑜接受的。
从《周瑜传》的记载来看,孙权同意鲁肃借荆州计划和刘备在京口是同一时间段。
此时周瑜仍在江陵,尚未启程去京口,所以才会“上疏”给孙权来阐述软禁刘备的计划。
这就让事情变得很有趣了。
对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后来对周瑜当面提出的伐蜀计划,“权许之”。
而上面已经论证过,这两个计划是相互抵触的。那么,难道孙权得了健忘症?或者是孙权心太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显然,这里面存在着猫腻。
宁凡十分肯定,这种两头答应的事情,必然会损害一方。
作为东吴的开国大帝,孙权肯定不是白痴,那么就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可能:
孙权在权衡两个计划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斩断另一个计划的准备。
很显然,事实上中断的是伐蜀计划。
那么,正如大侦探死神小学生挂在嘴边的话一样,剩下的那个可能无论多么荒谬,都是真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