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众人听到柴夫的歌声,都不由向他望去。
朱元璋没读过什么书,那些伤兵也没有什么文化,没听出是何意,而他身边的谋士李善长,自然晓得其中的蕴意。
这曲词正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柴夫唱的这两句,正是描写绝处逢生的佳句。而此情此景,正好与之相对应,这难道是巧合?李善长暗忖着。
看着李善长紧盯着柴夫,朱元璋不解道:“军师,你这是怎么了?”
李善长捋着下颌的胡须,笑道:“元帅,此人乃是高人啊!”
那时郭子兴已死,他的儿子郭天叙接替父职,而朱元璋则任左副元帅之职,所以用这个名号称呼他。
“高人?”朱元璋眉头皱了皱。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很善于用人,从李善长口中得知对方是高人,对于一个柴夫来说,这可是很高的评价。
在这关键时刻,李善长不可能信口开河,这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
遂对其问道:“军师,难道你认识你此人?”
李善长摇了摇头,“不认识。”
“那你为何说他是高人?”
李善长笑了笑,然后就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有人解释,朱元璋又不笨,即使再没读过书,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李善长见朱元璋高兴,又胸有成竹道:“此情此景,能唱出这般曲词,他定有让我们避难之法。”
听得此话,朱元璋一把抓住李善长的手,激动道:“军师,如果真如你所讲,记你头功。”
说完,整了整衣衫,迫不及待的向那柴夫走去。
此时柴夫从山上也已经下来,看着朱元璋向自己走来,他便停住了脚步。
以往遇到当兵的,乡下人都很害怕,然而这个柴夫,却跟个没事人一样,依然安然若素。
这让朱元璋也有些惊异,暗忖还真是高人。
没过一会,朱元璋就走到他跟前,躬身垂首道:“高人,请指点我避难之法。”
朱元璋的突然举动,让柴夫微微一怔,稍微停顿了一会。
然后皱眉道:“将军,为何这样喊小人?”
“刚才听先生所唱曲词,与我此时的处境颇为相同。”说着,他看了看李善长,继续道:“听军师言,你能让俺度过此难。”
柴夫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就是一个打柴的,一生以打柴为生,送你这担柴还可以,度将军过难关,我就爱莫能助了。”
看到柴夫否认,朱元璋误以为是自己太唐突了,于是婉转道:“高人,这后山有路吗?”
柴夫摇了摇头,“我既不是高人,后山也没有路。如果将军想从那过去,我劝将军还是回吧,后面是百米山崖,过不去的。”
说着,他就要离开,不再与其言语。
“这……”
朱元璋连忙看了看李善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