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这个巨大的蝴蝶煽动的翅膀,卷起的巨大风暴,让鲍斯这么一个无关二战局势的“小人物”,也更改了原本的行动轨迹。
说鲍斯是小人物,可能印度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是放在整个二战历史当中,鲍斯这样一个傀儡政权的领袖,真的没有起到任何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的所谓印度国民军,虽然参加了战斗,却没有起到任何左右战局的作用。
而在整场战争中,他除了跟在日本后面进攻了一次之后,就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也确实因为他连半点贡献都没有为轴心国做,所以他才能堂而皇之的被印度人供奉成独立运动的领袖吧……
说起来还真是让人心寒,一个人竟然是因为他的能力水平不够,最终才被人认可成好人的……
“让那几个闲着无聊的贵族官僚去陪他扯皮吧,不管是参观柏林郊区的麦田,还是去荷兰看看奶牛……总之,别干正事就可以了。”李乐给鲍曼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在他穿越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在巩固统治上并不是毫无作为。他排挤了好几个容克贵族派系的官僚,把他们送到了无关痛痒的养老的位置上。
为了平衡这些人的怨气,他拿出了一些好处,比较平和的过渡了权力移交的阶段。
有些人不买账,被他扣上了暗通英国的帽子,或者借着清除希姆莱的行动,都彻底的清除掉了。
而有些人很合作,所以也就可以留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却再也无法染指真正的权力。
在大棒和胡萝卜两相呼应的情况下,李乐让德国的官僚机构重新恢复了一些活力,不再如同之前那样腐朽。
他嘴里说的那些闲的无聊的人,就是那些个安安稳稳交出自己权力的容克贵族们。
现在鲍斯千里迢迢的赶到德国,李乐希望让这些贵族,去陪着鲍斯做他的春秋大梦。
当然了,合适的机会下,李乐会和历史上一样,把这位鲍斯先生送到日本去,作为一个大礼,好好的换一些实用的东西回来。
日本比德国更在意印度,因为按照历史发展,即便被李乐改变了太多太多,可日本军队还是很有可能在亚洲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
等日本拿下了东南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把目光放在印度身上。到了那个时候,一个鲍斯或许就可以从日本手里,换来不少德国需要的东西。
别的不说,从东南亚的港口派潜艇向德国运输急缺的橡胶,可要比历史上安全的多,也更方便。
只要从缅甸出发,绕过印度抵达红海,经过德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就可以抵达地中海——这距离可不算远。
让一支舰队经过苏伊士运河南下,想办法歼灭掉英国的太平洋舰队,德国就可以从日本稳定的获得橡胶资源。
多么诱人的一个未来啊,对于第三帝国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动作罢了。
毕竟,一个庞大的英国舰队都已经被打败,再打败一个只有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的印度洋舰队,根本就不是问题。
“如果鲍斯提起让我们帮他完成印度独立运动的事情,让那些闲人们闭紧自己的嘴巴……这件事情你写成备忘录,冷处理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李乐对鲍曼吩咐道。
李乐对这位所谓的印度民族英雄,是嗤之以鼻的。作为一个标准的二战军迷,他对任何投靠日本势力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感。
这是一个灵魂早就刻入骨子里的民族情绪,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当然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即便没有日本这个让李乐厌恶的关系,印度这个国家本身留给李乐的印象,也只有那场自卫反击战罢了。
凡是招惹过中国的国家,李乐都没有好感,所以他对印度的英雄也没有任何好印象。
他不喜欢这个鲍斯,鲍斯也没有任何值得他投资利用的价值。日本已经用历史证明了,这个人没有左右印度局势的手腕和能力。
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才是鲍斯的存在价值。至于说耗时费力的帮印度独立,可不符合第三帝国的根本利益。
比起这个选项,李乐更愿意把他卖给日本,卖一个好价钱,然后让日本去撬动印度的墙角,自己站在一边,等鲍斯动乱了印度,然后低调的捡便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