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公地悲剧”的旋涡
现实生活中,“公地悲剧”多发生在人们对公共产品或无主产权物品的无序开发及破坏上,如近海过度捕鱼造成近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英国解决这种悲剧的办法是“圈地运动”。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圈地运动”。但由于土地产权的确立,土地由公地变为私人领地的同时,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为提高。
土地属于公有产权,零成本使用,而且排斥他人使用的成本很高,这样就导致“牧民”的过度放牧。我们当然不能再采用简单的“圈地运动”来解决“公地悲剧”,我们可以将“公地”作为公共财产保留,但准许进入,这种准许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比如,有两家石油或天然气生产商的油井钻到同一片地下油田,两家都有提高自己的开采速度、抢先夺取更大份额的激励。如果两家都这么做,过度开采会减少他们可以从这片油田收获的利益。在实践中,两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达成分享产量的协议,使从一片油田的所有油井开采的总数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可能会说,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必须不断减少“公地”。但是,让“公地”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公地”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制度,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这样,在“公地”里过度“放牧”的人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才会在政府干预下合理“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