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当各位大臣几日之内第二次火速齐聚东暖阁之后,在等待皇上的片刻功夫里,全都是一脸忐忑、神情紧张,当初议和之策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竭力主张的,若是一切进展胜利,皇上绝对不可能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召开如此高规格和如此大规模的臣子前来议事。平日里各位大臣都是术业有专攻,能将负责各项事务的所有顶级官员全部召集在一起,绝对不是小事情。
当听到高无庸前来禀报各位大人全部到齐的禀报之后,恭候多时的皇上立刻疾步来到众人面前,半句无用的话都没有,就面色凝重地直奔主题。
“各位大人,这么急地将你们请来,实乃情况紧急。朕刚刚接到八百里加急,常寿大人被叛匪扣压……”
“什么?”
不待皇上说完,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大惊失色,惊呼失声,一时间东暖阁隐入了噪杂之中。罗卜藏丹津这个逆臣贼子居然将朝廷议和大臣私自扣压,简直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朝廷能够选择议和,完全是给那叛匪的恩赐,而叛匪不说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竟然做出扣押常寿之举,简直就是不识抬举!想到这里,满屋子的大臣们,不管是保皇派还是反对派,这一次态度又出奇地一致起来,士可杀不可辱,更不要说满人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血性汉子,岂能容忍此等羞辱之举!就连张廷玉这样的汉人大臣,尽管几天之前还是力主议和的坚定之人,甚至不惜冒着被一撸到底的风险执意进谏,此时此刻也被常寿一到叛区就被扣押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而激发出了巨大的血性。
老天简直就是在跟皇上故意开玩笑。当他一心一意地想要与叛匪决战到底的时候,被群臣忠言逆耳硬生生地劝了下来,现在当他想要在议和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的时候,又被群臣斗志昂扬地鼓吹誓死捍卫大清帝国的尊严。
虽然说皇上的议和之策是在众人强压之下的结果,然而那也是他审时度势之下的理智选择,而且在他派出常寿之后焦急等待消息的这几日之内,当他更为冷静地面对这场叛乱的时候,就更加坚定了自己当时的抉择,因而对张廷玉的冒死直谏心存感谢之情。正如张大人所言,现在的他根本就不具备以武力平定叛的实力和资本!除了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反对势力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颠覆新生皇权的野心这个太过糟糕的“天时”之外,地缘没有半点优势,不要说青海地处高原地区,中军将士水土不服是个巨大问题,就说清军四千里长途奔袭作战,而叛军以逸待劳就是最现实的问题。此外,缺兵少将、捉肘见襟也是不争的事实:十四阿哥被软禁在遵化,年二公子不与他同心同德,延信是个不求有功但保无过的平庸之材……就连皇上自己也是一个以文治见长的帝王,在登基这么短的时间里打一场硬仗,还是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无异于天方夜谭。皇上是理智之人,就与张廷玉所说,他自己的脸面远不如大清帝国江山永固更重要。
皇上想通了,结果叛匪不按常理出牌,群臣又呈一边倒地反戈又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尽管他也不想做一个被人打脸的皇帝,但是孰轻孰重他还是拎得清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总要好过进一步两败俱伤甚至是自毁长城。
皇上是一个诚府极深之人,他的态度虽然早已经明朗,但是群臣虽然追随在他身边不少日子,又都是帝国精英,察颜观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然而在皇上这个至尊高手面前,一个个全都要甘败下风,因此直到目前为止,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已经揣度出来圣意。
不过有一点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此刻大清帝国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现在皇上大中午地紧急召集诸臣前来商议对策,无非就是想要听听他们对叛匪的采取何种对策,或打,或和,别无其它。
从上一次的情形来看,皇上并不想议和,而是被以张廷玉为首的朝臣逼宫的结果,最终派出常寿议和也完全是被逼无奈之举。既然皇上自己一直都是坚定主战,既然叛匪不知死活以身试法,那么这一次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就遂了皇上的心愿,将那罗卜藏丹津生擒活捉、碎尸万段!
当东暖阁之中的群臣好不容易从震惊万分的常寿出师未捷人被擒的消息中缓过神儿来,渐渐停止了议论纷纷,开始转而暗自揣度皇上态度之后,整个房间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平静与安宁。皇上见众人惊呼之后并没有再开口,知道他们是有所顾忌,可是时间不等人,他没有更多的耐心也没有任何的必要去揣摸每个人的心理,他要的只是结果。然而当他的目光在众人面前迅速搜寻一遍之后,看到的全都是躲闪的目光。
虽然这一次众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武力平叛,然而上一次议和的策略也是他们每一个在场之人竭力规劝皇上的结果,现在要让他们从自己口中说出来选择主张,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与皇上相比,他们不过就是臣子,但是在臣子之中,他们又是权高位重、高官厚禄之人,哪一个愿意做出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情?因此当皇上的目光扫视一圈之后,众人都心虚地低了头下去。既然没有人敢打这个头阵,皇上只好亲自点名了。
“马齐大人,您先说说吧。”
“回万岁爷,微臣以为,叛贼选此时机谋反生事,也是看准了此时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