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修众生相需达到的境界。”</p>
“不定是修寿者相需达到的境界。”</p>
“无性是修仙相需达到的境界。”</p>
“…………”</p>
经台下,众僧同样听得如痴如醉。</p>
金山寺多数出家人,并不是上山混一口饭吃的贫民,基本都和千叶一样有着不错的家境。</p>
出家是为了求法,听闻妙法自然竖起耳朵来听,课堂纪律好到不需要维持。</p>
金池长老讲完五性之妙,瞥见众僧或沉醉,或挠头,心中不由浮现一抹得色。</p>
继续开口道:“九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p>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此五识为显识,先天皆具备,眼观色,喜美丽、厌丑陋,耳听声,喜悦耳、厌刺耳…………。”</p>
“第六识:意识,为第一觉识,不应以喜厌而动,明觉自身,…………”</p>
“第七识:末那识,为第二觉识,…………”</p>
“第八识:阿赖耶识,为第三觉识,…………”</p>
“第九识:阿摩罗识,为第四觉识,…………”</p>
“…………”</p>
五性对应着认知、思想层次。</p>
说是心灵修持境界也不为过,修行诸法皆能通用。</p>
九识却和相法一样,都是修炼之法,不过一个修炼的是相,一个修炼的是意识。</p>
修识之法,不仅如相学先天入门,而且只要是个正常人,直接就第五境起步,而后面四重境界,也就第六识意识比较好修成,后续三重听这拗口的名字就知道,起码是三班那么难修。</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