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承嗣曾经是你的手下败将,可也莫要因此而轻视了他。此人在北边与契丹人作战打了十几年,如果没有点本事也不可能得到安禄山的重用。当然,正因为他聪明,耍滑头自是在所难免,秦某也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孤注一掷的时候。边看他军报上写的轻描淡写,实际情况可能到了不生则死的程度,也许是天佑我神武军,吐蕃人反应失常,这才给了他有可乘的机会。”
秦晋的一番剖析倒让裴敬诚服,同时也有些摩拳擦掌。
“也只有玛祥仲巴杰遇刺这一种可能了,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就坐等那两路吐蕃人马自行瓦解。”
吐蕃内部的矛盾,裴敬也了解不少,玛祥仲巴杰趁着小赞普赤松德赞年资浅薄而大权独揽,虽然现在如日中天,又有着攻克长安大败唐兵的功劳,可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随着小赞普年龄渐长,也必然会对那个处处大权独揽的大相心生厌弃,而且在小赞普的身边又有一批受排挤之人是指望着通过小赞普亲自掌权以后翻身的。如此时日稍长,不过一两年的功夫,吐蕃权贵层里就渐渐的形成了一股围绕在小赞普身边的无形力量。
假如玛祥仲巴杰一旦遇刺,那些长久被压制的吐蕃权贵们势必会爆发出一波强烈的反弹。至于反弹的有多猛,裴敬也难以预料,他只希望静观其变之下可以尽快的反攻长安,毕竟让这些高原上的胡人占据了长安是一件极为屈辱的事情,更会使北方草原上的胡人渐渐生出了不轨之心。
“昨日吐蕃人一改佯攻的计划转而强攻,未尝不是掩盖他们内部愈演愈烈的矛盾。”
见秦晋如此说,裴敬又忍不住问道:
“大夫可是要派兵继续强攻?”
不过,秦晋却当即予以了否定。
“昨日你的部下损失不小,不能再强攻了,从即日起还是只做袭扰,扰得他们焦头烂额就是,相信不久之后这些吐蕃人就该露出破绽了。”
也许是关心则乱,裴敬居然又问了一句:
“万一他们不乱呢?”
秦晋哈哈大笑。
“哪有那么多的万一……”
就在秦晋和裴敬二人揣测吐蕃内部的情形之时,副相益喜旺波正马不停蹄的在营中四处联络,早几日有谣言疯传玛祥仲巴杰遇刺,所有人都不以为意,都当这是唐兵故意制造的谣言,要乱他们的军心。
但是,一连数日过去了,谣言不但没能止息,反而愈演愈烈。包括益喜旺波打发回长安探听消息的人竟也一无所获。如此一来,就由不得人不多想,包括军中掌握实权的将军都有些惴惴不安。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唐兵意外的反守为攻,对他们发动了强攻。攻势之猛是他们进入关中以来所罕有的,为了不使潼关的唐兵发觉他们内部的隐忧,便只得一改佯攻的既定策略,硬着头皮打了一场硬仗。
昨日一仗打的的确令吐蕃人大出所料,原来唐朝的兵马也不全是守御长安的那种猪狗之兵,如果当初用这些敢战善战之士,恐怕他们能否轻易的入主长安都是个未知数了。
所以,表面上看,此时的吐蕃打应风平浪静,而实际却是暗流涌动。益喜旺波和一些同情小赞普的军将开始暗中勾结,打算拥护小赞普重新掌权。
领兵的将军是玛祥仲巴杰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本该在第一时间扑灭这种异常的苗头,但益喜旺波的话却让他犹豫了。玛祥仲巴杰一死,他们便失去了靠山,当初那些被玛祥仲巴杰打压的人势必会联手复起,站在小赞普一边。到那时,如果继续不识时务,死硬倒地,只会为玛祥仲巴杰殉葬。
吐蕃人没有汉人那些忠君的想法,做事凭借的都是本能,因而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殉葬。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领兵大将放弃了及时制止益喜旺波的想法,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到。
益喜旺波正是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在军营中大举联结那些对赞普心有同情之人。事已至此,他也想通了,不论玛祥仲巴杰遇刺身死的传言是否坐实,这都是一次万万不能放弃的机会,此时放手一搏,说不定就能搏出个广阔的天地来。
很快,便有数千人表示愿意与益喜旺波支持赞普亲掌大权,这些人里多数是军中百夫长以下的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卒,但这也足够了,只要将这数千骨干的情绪调动起来,便足以影响十万大军。
目前摆在益喜旺波面前的还有最后一道难关,那就是领兵的主将和他身旁的一干高级军将,这些人不仅对小赞普没有同情之心,甚至对赞普的掌权还心存疑虑,此时之所以没有做出反应,那是还没回过神来,一旦事情有了反复或是变化,没准就会举刀大开杀戒了。
“杀反贼,拥护赞普!”
半夜三更,呐喊之声如惊雷炸响,几乎与此同时,中军大营被重重乱兵所包围,营门很快被撞开,乱兵潮水般的涌了进去,顷刻间便血流成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