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潮声月影谁与归 > 一百一十四、娘子来也

一百一十四、娘子来也(1 / 2)

 第一百一十四章、娘子来也

杨孟晗的这一首歌,倒是引发了馨馨的创作热情;原来,歌曲是可以这么讨巧地写的,我是不是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弄出一些新歌来呢?

晚上散步时,馨馨还有些羞羞地,吞吞吐吐的,说出了自己的小心思。

杨孟晗却非常鼓励她这么做,这是好事嘛。

杨孟晗郑重其事地说:实际上《诗经》就是中国古代春秋以前,各种民间地方的(风)、贵族的(雅)、官方的(颂)歌曲大全,但是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编撰《诗经》时,把至少同样精华的曲调全丢了,只留下歌词;虽然不能说是买椟还珠那么夸张,但丢弃的也是好东西啊。《诗经》的传播,也间接造成后世诗词畸形发展,空前繁荣;曲谱音乐却一直相对薄弱,算是块短板。嗯,自宋朱理学风靡一时,成为显学,姑娘们都给裹上莲瓣小脚;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也被阉割了,停止发展了,或者说就逐渐没了;辛弃疾老先生诗词中描写的一夜鱼龙舞的场景,只有在故纸堆里寻找往日旧梦了;嗯,恐怕只有清楼舫船,尚有些许留存。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快让冬烘先生们挤兑的没有生存土壤了,跟其他学科命运差不多。

馨馨:那公子,怎么做才好呐?从那里着手?

杨孟晗:好办,师法古人嘛,到各处采风,搜集民间小调呀。嗯,也不要拘泥于古人;如果觉得歌词太俗,可以重新填词呀;民间小调不够长、不够起伏婉转,可以按照同样的曲风,加几个乐章嘛;几凑合几扒拉,一首新歌不就出炉了嘛。

馨馨:很多戏曲里好听的唱段,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改编?

杨孟晗:对头,我家馨馨就是聪明。戏曲也是从各种民间小调、宫廷曲目演化来的呀,当然可以;尤其是昆曲、徽剧,保留传承的北宋以前的曲调最多呐。

馨馨:不是京剧吗?京剧名头更响呀,名气更大的呀!

杨孟晗:京剧就是改头换面、有了点北方地方特色的徽剧嘛,嗯,京剧后来也逐步吸收了其他戏曲的许多元素;但和徽剧本质上没太多区别。要探索北宋以前中国音乐的面貌,还得要从昆曲、徽剧里面找。

馨馨:我对戏曲接触不多唉。小调的话,我也就会江宁小调和我老家的呐。

杨孟晗:嗯,你不太爱出门,和外界接触还是少了。徽剧的精华,实际上是它的源头,徽调;而徽调与唐诗宋词曲牌的血缘关系就很近了,留点心,找机会吧。嗯,一个民族的音乐元素,是不会那么容易丢掉的;孔老夫子没管,并不等于就消失了的。只是现在的民间小调与戏曲唱段,是怎么传承演化来的,和《诗经》,和唐宋诗词曲牌,有什么渊源,我们后人不知道,对不上号而已;但无论如何,民间小调,不大可能是凭空冒出的......

巡防旅一招兵,都是个喜庆日子;中秋三天后,巡防营门前,比过节还要热闹几分;对能进营吃粮当兵、分田分地的人家来说,是个顶顶喜庆的好日子。

刘松岩也很负责任,从青浦送来的兵,都有在他亲自监督下,乡老村保当面签字画押的担保书。太康兵一水的都是他本人担保的;还跟太康乡亲们说,谁在巡防旅不守规矩、不尊军令,不用巡防旅处罚;他本人会亲自来军营抓人,遣回老家种土豆。

袁又村也是老办法,在巡防旅门前摆摊;只是乡老们对这一次,被青浦抢走一半名额,颇有微词;瞅着青浦口音的,看着就不顺眼。

招兵结束后,杨孟晗特意把袁又村请到办公室坐了一会,跟他聊了一会。

袁又村有些感慨:幼鸣老弟啊,我现在旁的事真不愁;就愁两件事,一件是上海县的鸦片,一件是北边一天比一天多的难民;愁死人了......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