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本站地址s
“河内郡紧邻洛阳,与长安相隔咫尺,一向为四战之地。如今,董卓的西凉军与关东群雄缠战不休,战火一定会波及此地。与其坐以待毙,饱受乱兵荼毒,莫不如趁着道路尚通之际,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等到太平之时,再回温县。”
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聚集乡闾父老、姻亲故旧,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一番话。“非也非也洛阳是大汉的京师,司隶是本朝的畿辅之地,关东群雄是义兵我就不信,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司马朗话音方落儿,几个乡间耆老就跳了出来,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道。
司马氏在河内郡一九鼎,乡党宗族众多,说话儿一向算数的。久而久之,就逐渐侵削了乡闾父老的权力和威势,这几个耆老早就看司马氏不顺眼了,此时此刻,正好趁机发作,痛骂司马朗。在耆老们的煽动之下,兼之父老们恋旧,不忍离开家乡,背井离乡前往黎阳。
司马朗苦苦相劝,只有赵咨带着家眷和司马朗一同前往。赵咨,字君初,明识汉家典籍,见识过人,却是位好好先生,与人无争。赵家和司马家是世交,自然对司马朗话听计从。果不其然,关东群雄攻占洛阳,遍掘诸帝陵寝之时,温县的世家大族遭了横祸,死伤过半。
等到大司马吕布突出奇兵,一举袭取洛阳,次第光复司隶之后,司马朗和赵咨率领宗族眷属,施施然返回了温县。此时,先前那些声称“关东群雄是义兵”的乡闾耆老们早就身首异处,族灭家亡了。从此之后,司马朗“精达知机,算无遗策”的大名便传遍司隶境内了。
两年前,也就是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司马朗被兖州刺史曹操征辟,初为椽属,后出为成皋县令,可是不久就因病去职了,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司马朗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方其时也,诸侯纷争,战事不绝,各地的徭役非常繁重。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先前迁徙到都城里去的百姓,唯恐司马朗这边人手不足,于是彼此相邀,私下里回来相助。由此可见,司马朗就深受属下百姓的爱戴。之后又调任为元城令。
从司马朗的祖父司马儁开始,似乎“博学好古”就成为了司马家的传统。在这一点上,司马朗大大超越了他的祖父。他认为,本朝的乱世,根本原因是秦朝取消了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功臣无法拱卫中央,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如今,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贼子。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虽然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今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自然,恢复井田制的建议并没有被曹操采纳,可是地方郡国太守、国相领兵一事,却被曹孟德欣然嘉纳了。
除此以外,司马朗实施了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他在军旅之时,总是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他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但司马朗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果真败亡,当时的人们才信服司马朗的判断。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曹操就很喜欢司马朗的论文辞,他曾命有司手录其文章。
和兄长司马朗相比,司马懿就显得洒脱明达多了,至少,他会因时而动,绝不拘泥古礼。像“恢复井田制”这样的建议,以他的性格,是决计不会进献的。司马懿,字仲达,很早就聪慧异常,“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在博览群书的同时,还习武强身,是文武双全之人。
当时,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年轻时,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仲达绝非池中之物,这是司马朗的朋友们一致的评价。
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经历过这番挫折之后,司马懿越发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