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上午烙的也有,不过不多了。大家不早烙的原因就一个,怕吃,担心不到十五就吃完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上门了,那是几天前就预约的李之重本家二嫂,李拴住的媳妇。
“六婶,起了哇!”大嗓门的二嫂在院子里吼道,父亲在叔伯兄弟里行六。
“起了,回来哇。”母亲在家里应道。
“不了,我过来先把火生上。”二嫂说道。
“我生吧,还用个你。”母亲谦让着。
“都一样。”二嫂张罗着柴火说。
母亲赶紧出来,拎了一个筐就去西房打炭,炭要块儿状的,大小均匀,火力稳定绵长。
不一会儿,火在两个女人手里着了起来,不过现在不能烙,烟太大,等出了明火才可。
二嫂来的时候用大盔端着昨晚和好的面,一斤半油,一斤半糖,十斤面,整整装了一大盔,放在檐台上,让跟来的闺女看着,怕鸡过来祸害,自己回家又端来一碗油。
李之重的母亲又把昨天清扫干净的檐台用湿布抹了一遍,主要是东正房靠土灶这一片,要同时摆放四五个案板和大盔,四五个女人一起做,做完一家的再做一家的,分工协作。
今天要烙月饼的女人们陆陆续续来了,带着案板带着油,心细的女人不第一个烙,因为铛子是干的,费油,后来的有第一个打底,要省几滴。
第一锅还要打点饥肠辘辘眼巴巴的孩子们,二嫂大大咧咧的不讲究这个。
本家大嫂来了,李拉住的媳妇,大娘来了,大娘是亲大娘,李德章的老婆,大妗来了,是亲大妗,马耀宗的媳妇。
马回子也来了,六零年甘肃逃荒来的,因回民姓马,人称马回子,刚刚她妈。虽然李之重的母亲也姓马,却是实打实的汉族。
院子里,一派繁忙景象,前几家的面都是昨晚家里和好的,也有现场和的,和好的面搓成长条状,揪季子,二两多一个,合作社的卖的月饼也是二两,要一毛钱二两粮票。
月饼不大不小,太大浪费,太小了送人要被笑话的,第一个季子大小不好掌握,要过秤的,因为有油有水有糖,重二两二三即可。
季子用擀面杖擀开,成直径十五公分厚一公分左右的圆饼状。然后用月饼戳子压花纹,花纹相互连接,呈波浪状。
月饼戳子是三层薄铁皮沓在一起弯成S形,宽约四公分左右,间距两三毫米,与月饼接触处剪成锯齿状的东西,民间自制的烙月饼专用工具。
再用西葫芦柄制成的印章,蘸红色颜料盖于月饼中心,西葫芦柄已木质化,剖面呈梅花状,方圆两公分,可用多年,也是专用工具之一。
刷油的刷子是用麻捣碎加手柄制成的,耐高温且不掉毛,专门给铛子刷油。
刷好油待七成热时放上擀好的面皮,上下不停地翻动,隔一会就取下来再刷层油,免得粘住,同时利于着色。
月饼需要烙七八分钟左右,烤七八分钟,基本十五六分钟一锅,铛子一次可烙二斤面的,十个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