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御史台,杜中宵召郭申锡、梁蒨等御史官员到自己官厅,对他们道:“这几日,前方狄太尉出天都山,兵临鸣沙县。朝中官员,多怪其进军缓慢,贻误战机,你们也有人上章弹劾。现在非常之时,将帅领兵多怕后方被人议论,惹人猜忌。一个不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之事。要议论,等战后再议,朝廷没有可能换人,就不要争论不休。这些日子,不要对此事上章。”
侍御史吴中复道:“中丞难道是要干预我们上章?御史上章,并不需上官同意。”
杜中宵道:“官员有错,或朝廷施政有偏差,你们上章,自然可以,我也无权过问。但前线的事情你们知道多少?交章弹劾,又想达到什么目的?上章无益,那就先停下来不要上了!不要让朝廷为了这件事情,因为你们上章,徒耗精力。”
郭申锡道:“中丞,可是有官员嫌我们上章碍事?”
杜中宵道:“当然不是。如果有其他官员干预御史台事务,我岂会坐视不理!现在前线的情势错综复杂,没有必要多说。作战时要心平气静,不要让前线的将领焦虑。”
见杜中宵态度坚决,其他官员不好再说什么。毕竟杜中宵自己长时间为边帅,战绩辉煌,对于战事明白得多。这些御史,对于军事不熟,许多时候是人云亦云。
吩咐完几位官员,杜中宵看已是午后,便换了便服,准备回家。正在这时,一个士卒进来,对杜中宵道:“中丞,欧阳内翰和王内翰,约了几位官员到樊楼饮酒耍子。派小的来,中丞若有空,一起同去。”
杜中宵回京城已近半年,与欧阳修等人饮过几次酒,回家没事,便就答应下来。又在御门里处理了一会案牍,看天近傍晚,才出了御史台,向樊楼而去。
杜中宵第一次到这里,小厮便就根据官服,知道自己是谁。来过几次,这里的小厮等人早就记得清楚。一见到来了,一个小厮迎上来,道:“中丞可算来了。几位相公早已经到了,在里面坐等!”
说完,引着杜中宵,到了后院的一个小阁子。
见到杜中宵进来,几个已经到了的官员急忙起身,拱手行礼。
见礼毕,让杜中宵在上首坐了,欧阳修道:“今日天色阴沉,都说晚上要有大雪。左右无事,我们便出来饮一杯酒。中丞来京城不久,独自在家没有事情,便一起叫来。”
杜中宵谢了,小厮上酒,与众人一起饮了杯酒。
今天除了欧阳修和王珪外,还有知谏院范镇、知制诰刘敞。除了刘敞杜中宵不熟,其余都是熟人。
刘敞是庆历六年进士,因为翰林学士王尧臣为编排官,而刘敞是王尧臣表弟,避嫌由状元降为了第二名。此时与当年的状元贾黯一起,在朝为知制诰。在座的人除了杜中宵,都是进士高第。